实习与工作的关系

发布时间:2014-11-28 浏览量:421 二维码

实习与工作的关系(精华推荐)
本文来自: 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作者: 吃吃 下文主要根据我自己读书的经历和在一家外企HR部门的见闻写成。

首先说两个个例。 一个是反面教材,就是我本人的大学经历。 我在一个很不错的大学读中文系,中文是这个学校最好的几个专业之一,但想当然,也是最不好就业的专业之一。 我在四年里几乎没有想过找工作的事情,大一大二两年拚命修完了90%的学分,做了一阵子学生干部,大三大四两年基本全都用来看动画片了。 到了大四,我对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也没有概念,结果错过了大规模的招聘期。因此拿到的offer自己都不满意,最后选择了考研。

另一个例子是我同寝室的同学,她在中文系读了四年之后进了四大,做起了审计。现在四大已经一点都不热门了,不过在当年,尤其是对一个中文系本科毕业生来说,也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。
我们在大一下半学期,有一个机会可以选修第二专业。 当时我选了法律,她选了会计。 直到毕业以前,我都挺无法理解她为什么要选择读会计专业的, 那个时候觉得,学法律是学一门知识,学会计是学一门手艺,在大学里学这个挺没劲的。 后来才知道,在企业里工作,有商科背景,对于任何职位来说,都是很有帮助的。 这个姐姐在大三开始,通过师姐的介绍,先是在电台做实习编辑。然后又通过亲戚的介绍,在一家日企的会计部做实习。 在这两份实习结束后, 以上面两个实习为基础, 她很容易地又拿到一家时尚杂志和一家大型外企财务部的实习职位。 现在看来,这几项实习工作都是非常好的选择。 在电台和杂志的实习经历,加上她的专业背景,为以后从事媒体工作打下了基础。 而财务部的实习工作,无疑是她进四大的一个铺垫。

写这两个例子,说明的问题很简单。 一个规划好的大学生涯,和一个缺少目标的大学生涯,是完全不同的。 我觉得,从大二末大三初开始,就应该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规划; 经过一两次实习,就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,到时可以做出具体的调整和设定。

有写人到找工作的时候会问“简历应该怎么写?” 其实重要的不是简历怎么写,而是简历上写了什么。 而简历上能写些什么, 你的成绩在班级里的排名, 你从事了哪些校园活动, 你有怎样的实习经历, 这些在你写简历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不可改变的事实。 所以, 做规划,要趁早。 

大家最初对工作的事情还很模糊的时候, 可以开始上BBS了。 实习版,找工作版等等。 精华区里会有历届学生实习和找工作的心得体会。 这些是一手资料。 虽然不完整,不准确,但很直观。(以上对于本版的XDJM来说都是废话^  ^) 看BBS的目的, 一是为了搜集信息。
信息包括:
1>哪些企业会大规模招聘应届毕业生。 像联合利华等人员流动性特别强的公司,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应届毕业生。 再比如四大,大家为什么经常提到它们,因为它们招聘应届生的比例很高。 而有一些知名公司,它们只做少量的校园招聘,大量的职位是通过社会招聘(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)填补的。它们虽然也在校园招聘季做大规模的广告和宣讲,在学校里树立自己的品牌,但招收的数量其实有限。 有一些公司在全国几个城市做宣讲,但可能只招1~2名应届毕业生。

2>招聘季什么时候开始? 前几年的招聘主要从9/10月份开始,10月到第二年的1月是高峰(大概的数据)。但近几年的趋势是,大企业从暑假前就开始招“暑期实习生”,再从其中选择正式录用的人。 这些“暑期实习生”表现好的就会留用,也就是说,在暑期前应聘到“暑期实习生”,是未来留用这家公司的必要非充分条件。

因此,想要在好的外企找到好的工作,从大三下班学期的4/5月就要开始注意招聘信息了。 的确,在大四下班学期开学以后,还有一些公司会招聘。 但错过了大型企业的招聘高峰,其实就错过了应届毕业生招工作的黄金阶段。一些比较小型的企业不太喜欢高不成低不就的应届毕业生。 大型企业通常比较看重学生的潜力,至于工作能力,公司会提供培训来弥补。 但小型企业通常希望你上手就能干活,同时怀疑高校毕业生是否能长期安于现状,所以录用比例反而不高。

3>各公司/各岗位招聘的必要条件是什么?最看重的素质是什么? 像进入中资银行,一个必要条件是当地户口,这几乎是公开的要求。 像四大,比较重视学校的品牌,而不太重视专业。 像一些咨询公司,因为门槛比较高,所以它们连一般公司不太看重的专业成绩都看得很重,可能只要年级前几名的学生。 再比如人力资源/行政这一类职位,明显偏爱女生,因为专业限制不高,所以实习经历/学生活动经历等其他指标就特别重要。 销售类职位,最好有产品相关的专业背景。而且最重要的是,对人的性格方面很有要求。内向性格的人,可能过不了面试关。 技术类职位,除非是技术支持类的,公司可能会偏向于招聘研究生。 这些东西从学长学姐的经验贴里都可以总结出一些。

接下来说一点找实习的体会。 一份好的实习,有意义的实习是非常有帮助的。 功利性地说,它是未来找工作的一个铺垫; 此外,对于一个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,实习也可以帮助自己开阔眼界,认识business world,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,重新修订自己的职业目标等等等等。

当然,起步可能是比较困难的。 很少有好的公司愿意录用简历一篇空白的大三学生做实习生。 它们在挑选实习生的时候,已经在用那些有相关实习背景的学生了。 就我身边的例子来看, 第一份实习工作多半是通过同学、学长学姐、老师、亲戚朋友介绍的。 所以,不要胆怯, 先通过自己的关系网络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实习工作吧。

对第一份实习的要求: 我觉得第一次实习的时候,追求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什么的是完全不切实际的。 因此,工作再琐碎,再乏味,先把它做起来。 在可能的条件下,对实习工作可以有以下几个要求:
1>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 这一点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。 以我身边的一个同学为例,她第一份实习在亲戚的介绍下做了PR的工作, 接下来她再找实习工作的时候,只要是PR相关的工作,她都能轻易得到; 相反,其他任何类型的工作,她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得到过。 所以她找正式工作的时候也只能找PR相关的工作。虽然这个岗位跟她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。 也就是说,第一份实习很可能决定一生(危言耸听……)。
2>工作单位尽可能比较正规,各部门齐全.首先,你可以在一个正规的公司里体会到公司健全的管理模式,成熟的工作方式等等; 其次,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实习岗位,未来也不打算再从事相关职业的话,你可以在部门齐全的公司里看看,有哪些其他岗位是自己喜欢的,适合的。
3>个人觉得,发传单,做家教,肯德基麦当劳这一类工作都可以不必去做。 当然,它们体现了你精力旺盛,乐于实践,吃苦耐劳等美好品德,还能赚到钱。但它们对你了解企业的运行,一个岗位是做什么样的工作,企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员工,等等,帮助都不大。  (家教无用论仅对找工作而言,还有我是不是太绝对了点啊……)

接下来,一份正式的实习。 在第一份甚至前几份实习工作的基础上,找到一份正式的实习就比较容易了。 你经过几次实习,可能是短暂的实习之后,你可能比较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了。 其实每一种工作可能都没有自己想像中那么美好, 但你一定已经比以前更清醒了。

我所说“正式的实习”有以下几个要求:
1>公司提供正式的实习岗位 我觉得有一些工作不可以称之为实习,而只是兼职工作。也就是说,不是internship,而是parttime job。 在兼职的岗位上,公司就是把你当成廉价劳动力, 它要求你做的工作,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,不会提高你的能力与价值。 而有些公司会长期的,大量的招聘实习生。 在这样的实习岗位上,你可以获得比较高价值的工作, 获得一些培训(虽然可能是非正规的),上司会给你一些反馈和评价, 你可以深入了解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,发展前景等等等等。 这样的公司其实挺多的, 因为很多公司的人员结构都快变成倒金字塔了, 就是经理级员工很多,但没有底层的正式员工, 真正在底层办事的,都是实习生。 (不清楚为什么,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) 在这样的公司,你可能被当成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使用, 尤其当你遇到一个好上司的时候, 会获得非常大的提升。

2>比较长的实习期 非正式的实习可能是1个月,甚至是几天。 我就在一个公司的市场部做过10天实习,工作内容就是打电话。 短期的实习不可能教会你很多东西, 一来,很多东西要靠时间来领悟, 二来,有些工作短期内不能上手,如果你没有稳定性的话,公司不愿意花时间来coach你, 因此,如果一个实习设定的就是短期,它的工作内容必定非常单一。 比较合适的实习期可能是3-6个月。

3>合适的岗位 综合上述两点,你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的一份实习, 几乎必然就是你未来职业的起点了, 所以慎重地选择吧。

找实习的方式, 还是那几种:
1>招聘网站和高校BBS; 高校BBS上的信息其实是非常有用的, 因为各大公司很可能在高校有联系人,会第一时间贴出招聘信息的。 但请注意时效,这个职位一经贴出,可能在几天内就找到合适的人了。 所以请经常关注招聘信息,坚持不懈地投简历。 上面说过,我在本科阶段是很懒惰的, 从来不上学校的JOB版和Parttime版。 但事后想起来,如果你在找工作阶段都如此懒散的话, 其实必然适应不了外企高节奏的工作方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的。

2>请同学和学姐学长介绍 这种途经的成功率非常高。 当一个同学或者学姐学长结束实习的时候,可能会像公司推荐继任者,因为公司也想省时省力地找到合适的人选,所以多半就直接录用被推荐的人选了。 当时,推荐的人选也必然是各方面素质都很好的人。 同学或者学姐学长也不太愿意推荐一个不好的继任者,而给自己实习过的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。 所以,“推荐”只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道路而已。

通过实习可以获得的:
1>工作能力的提高 工作能力的提高不意味着你多学会几种EXCEL技巧,打字变快了等等,而是体现在一些非常抽象的层面上。 像我在实习中,日常的工作确实就是处理表格,整理档案,负责联络等等很琐碎的事情,但是几个月下来,还是很有收获的。 比如,我以前说话语速很快,我的上司说这样会让对方觉得,你对说话的内容没有把握,而且没办法很好的记住你说话的内容。 所以我降低了说话的速度,而且谈吐看起来沉稳了一点:P 而且你用压迫的语气说话,还是用商量的语气说话,办事效果完全不同。 这在有很多社会经验的人看来完全是不值一提的,但对于没走上过社会的学生来说,第一次走进办公室的时候,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,直到几个月后,才会通过各方面的改变融入整个环境。 再比如,学会适时跟上司汇报工作进度。 再比如,合理安排工作的priority。 等等等等,都可以看做是工作能力的提升。

2>提升责任心 在一份正式的实习里,你要为你的工作负责。虽然比正式员工承担的责任小的多,但还是经常有你不认识的人,跑到你的上司那里去challenge你的工作成果。这些都压迫着你把事情做到最好。 3>更了解你未来的工作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。 在一个比较长期稳定的实习里,你可以充分了解到你这一类工作的工作职责和人才需求。而且,你可以通过方方面面了解得到,你这个岗位在不同行业,不同公司里的状况,这对未来找工作的时候很有帮助。 

怎么看招聘广告: 可以说,直到实习以后,我才了解到招聘的时候,我们都会看到的招聘广告中的“职位说明”的重要意义。
Job responsibility就是这个职位的工作职责。 你如果看到这个工作内容里有你一点都不认识的单词或者缩写(比如一些工科类,IT类,财务金融类的术语),极端地说,我觉得完全没必要投这个职位了。 因为这说明我对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在哪个领域都不知道。 当然,如果你知道这个单词或者缩写的意义,只是自己目前还不太熟练或者不太在行,这倒可以以后弥补,起码工作是属于哪个领域自己是清楚的。
Requirements是这个职位的招聘需求。 一般一个职位会写明要求的学历、专业、工作经验、学习成绩、特殊技能等等。还会有一些抽象素质,或者说soft skill的要求。 首先,每一个标准都不是绝对的。也就是说,当公司急需用人又实在招不到人的时候,可能会降低标准。就像大学录取分数线出来之后,也有招不到人的学校降分录取的。 其次,在能招到人的基础上,绝对会优先招用所有条件都符合的人。 这一句不是废话啦。 事实上,Requirements里的每一个要求基本都是有用处的。 请不要把“能在工作压力下工作”,“喜欢挑战性的工作”,“诚实,有责任心”,“踏实认真”,“能适应经常出差的工作”等等当成废话。 一个工作写明了“喜欢挑战性的工作”,那么如果你的简历上从来没有过学生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,在学校里碌碌无为地混了几年,就体现出你不适合这个工作。 一个工作写明了“能适应经常出差的工作”,那么如果你是女孩子,又计划在短期内结婚生子的话,也请不要轻易尝试。 一个工作如果写明了“诚实,有责任心”,而你工作了几天之后,也许又感到厌倦了,那么请与公司好好交接工作,并安心工作到它们找到接替你的人。否则又怎么体现出你的责任心? 所以,请注意招聘广告上的所有相关信息,招到最适合你的实习和工作。

几个误区:
1>越好的公司薪水越高。 其实不是这样的。 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一些知名公司薪水反而不太高。
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:
一,公司的品牌效应放在那里,你只要在这个公司工作过,身价就会倍增,所以薪水不多也削尖了脑袋要进取工作。所以这个公司给的薪水不高。
二,可能的工资排位:资讯>IT>快消品>其他行业。(垄断行业不算在内) 因为资讯/IT类企业,人力资本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本,公司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员工的脑力劳动,所以工资收入最高。 而一些重工业企业,固定成本占的比例很高,人的劳动只是产品增值的一部分,所以工资相应不高。 (请不要用马经反驳我,我不懂经济的说……)

2>越好的公司越喜欢名校毕业,越喜欢尖子学生。 当然,同等条件下,公司当然喜欢用名校毕业生。 但是,我们第一点提到,有些知名公司给的薪水反而不高,所以在有些比较看重薪水的生不太愿意去这种公司。有些公司会降低一些对学校的要求,或者到中部西部等地区的名校去招聘。 另外,一个好公司里也有不太好的职位。比如一家大型化学企业,它也会需要很多IT人才,但这些IT岗位必然没有IT公司里的IT岗位有前途。所以它可能也不会招一流学校的一流学生,因为招了也留不住人,最后很可能给了offer,反而被学生拒掉。 所以不是名校的学生,如果其他素质都非常好的话,不是没有机会的。 还有一种情况,公司委托招聘网站进行校园招聘的简历筛选。 那可能就比较惨。 因为招聘网站可能会用一些关键字来筛选简历。 它如果把“学校”的字段设成“复旦”“交大”的话,那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。 而人工看简历的公司,虽然也看重学校,但没那么绝对。

3>成绩不重要 有很多公司招聘的时候有最低GPA要求的,还有一些BT公司要求你成绩非常非常好。 所以,在学校里,学习是基本的!必需的!首要的! 要好好珍惜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光啊……(后悔莫及的感叹……)

4>实习经历越多越好 我觉得,这也是错误的想法。 有意义的实习,1、2次足矣。没有意义的实习,再多也体现不出价值。 而且,很多学生的简历上,做过sales实习,做过marketing实习,又做过admin实习,反正看起来是个全能型的。 这种学生,如果是本科生还可以考虑。如果是研究生,只能说明他到了研究生阶段居然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,实在堪忧。 此外,如果每个实习都只做1、2个月,可能会被质疑没有稳定性和责任感。

5>这个职位条件太高,不敢尝试 像前面说到的,很多条件都是可以降低的。 有时候公司最最最看重的不是学校知名度,不是实习经历,不是专业…… 那它看重什么?! 看重你一个星期可以来公司上几天班,可以持续上班几个月。 只要这个条件满足了,一切都可以商量。 当然,也有反过来的情况,公司对专业背景的需求非常高,比如它要招工科和商科复合专业背景的人,这种人很难找到,所以其他标准都可适当放宽。

6>外企都喜欢性格aggressive的学生 听说四大的确喜欢比较aggressive的学生。 但是其他的公司就要看公司不同的背景了。有些公司反而喜欢性格比较平和比较保守的人。 有些岗位需要实习生脚踏实地地干些细致的工作,所以也不可能找特别扎眼的人来做。它们又不是找领导,要你那么aggressive干什么呢?
转载自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http://bbs.yingjiesheng.com/